《快穿之叫妈也没用》TXT全集下载_123(2 / 2)

王青青没听到蔡玉珍抹黑自己的话,不过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就算她给钢镚儿出了这笔钱,蔡玉珍两口子也肯定不会感激自己,不过她要的也不是蔡玉珍的感激。

北城区的那所私立学校教学质量确实好,入学名额也确实难得,蔡玉珍花十五万求一个入学名额也算是市场公道价,然而这私立学校凭什么硬件设施好?凭什么教学质量高?凭学校花费了大笔钱财装修购买设施,凭学校花费了大笔钱财招揽顶级教师。

学校的钱从哪里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钱还是要从学生身上来。

蔡玉珍被毒鸡汤灌多了,只想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这人生的起跑线到底是在哪呢?

刘明华还想着他儿子能在小学阶段就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他以为这关系是那么好建立的?不考虑自身实力,强行往不属于自己的阶级里钻,等钢镚儿入了学,才有得刘家人的苦日子过呢!

这十五万块钱王青青给的心甘情愿,给刘家人挖了个大坑后她美滋滋地转头忙自己的事业去了。

塘西古镇要举行汉服文化节,官方早早就给汉服大商家发了邀请函,王青青的颐绣堂也接到了邀请,这活动倒是一个难得的露脸机会,王青青早早回复了官方,去塘西开会确定活动细节去了。

塘西的汉服文化周长达七天,以展示传统服饰之美,弘扬冠带之规,借以展现种花礼教文化精髓,文化周活动多样,参与人数极多,是汉服商们不可错过的宣传平台。

王青青去开会,顺带缴了一笔赞助费,给颐绣堂确定了一个前排位置,又安排好自家品牌在文化节上参演的节目和顺序就匆匆回转开始为文化周做准备。

她要先设计出够一场秀的汉服,再联系模特,还得针对文化节的项目去培训自家员工,争取能在一些活动上出出头露露脸,着实是忙得不可开交。

汉服设计对她来说是最简单的,她穿越古代社会的时候,衣妆的色彩搭配和纹饰也是有潮流风的,隔不几年都会全然换一种风格,她只要拿出来用就行了。

尤其现代社会不比封建王朝,没有“逾制”这一说法,真正是百无禁忌,随便什么花纹配什么颜色,什么人都可以穿,这倒是方便了她,堂而皇之把贵族诰命才能穿的大礼服都复制了出来。

汉服设计好弄,自家员工的针对性培训也好做,就是模特这一块儿,着实让王青青上火。

其他几家的汉服商毕竟做了多年生意,底蕴深厚,跟一些汉服网红爱好者联系紧密,有自己的门面担当,也都有自己固定御用的汉服模特。

王青青入行晚,她的颐绣堂除了帮她拍照的那位护士小姐姐之外,竟然再没一个能在文化节上给她扛鼎的了,偏这文化周是整个汉服界的大事,有牌面的汉服模特也早早都被订下了,王青青手头只有护士小姐姐和她的几个闺蜜同事,不过少少五六个人而已,竟是连一场走秀的模特也凑不齐。

联系了好几家模特经纪公司,要价低的王青青看不上,她看得上的又要价太高雇不起,折腾了好久也没个结果,急得王青青心火直冒。

正在她一筹莫展准备破罐子破摔随便签一组模特的时候,那位撸啊撸的游戏大佬找她打听塘西汉服周的事儿。

“前几届办的都很成功,很多汉服商都有去,颐绣堂参加吗?”大佬一脸的兴味盎然。

“当然要参加了,赞助费我都交了,你去吗?”王青青心头微动。

“想去玩玩儿。”大佬兴致很高:“去年想去,偏那时候直播平台有个活动,倒是不凑巧的很,听说去参加那个活动的人全都穿的汉服,我还没参加过这么盛大的同袍活动呢,今年没事儿就想去开开眼界。”

“人太多,以游客的身份去不便的很,不如你做颐绣堂的模特吧,我安排你参加几个活动。”王青青暗示大佬:“活动都有官方报道,上镜机会也多。”

这样子的话倒是合则两利,大佬很感兴趣,羞涩地对王青青笑:“我行吗?我还从来没做过模特走过秀呢。”

“这有什么不行的,你又帅身材又好,稍微一打扮就能艳压那些土鸡瓦狗,保证让你粉丝看到就想舔屏。”王青青大力夸奖他。

大佬被她夸得笑得小虎牙都露出来了,很爽快地答应了王青青的邀请,王青青把她跟护士小姐姐签订的合同改了改价格给大佬发了过去,大佬极利索地签了合同给她寄了回来。

拜大佬所赐,在他的介绍下王青青拉起了一个草台班子,班子成员全都是一水儿的游戏男主播,这些主播有靠颜值也有纯技术流的,颜值水平参差不齐,高矮胖瘦也不一而足,好在大家都是为了博一个露脸机会,要的出场费倒不是很高。

草台班子成员没一个有走秀经验的,王青青训练自己这边儿几个小姐姐的时候就顺带着给一众主播们上网课,有漂亮小姐姐参与着,游戏主播们倒很是安分,没什么人拿架子,上课也挺认真。

别家的汉服一出都是一个系列一个主题,王青青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但她这次招揽的模特有些特殊,为着扬长避短,王青青认真地结合诸位临时模特的气质长相给他们设计了衣服妆发,为了避免展示时的凌乱不统一,又费心排布了每套衣服的出场顺序,又找自家员工套上衣服演练后做了诸多调整,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在训练草台班子成员们如何走秀时,王青青还顺带夹杂了些表演艺术的干货教给这些人,教他们如何在镜头前展示自己,又单独指导每一个人,教他们怎么掩饰自己的缺点展现优点,十分的尽心尽力。

王青青的苦心孤诣没有白费,诸位主播得了她的指点后果然有了肉眼可见的改进,这些进步从粉丝们的彩虹屁里都能看得出来,王青青在这些人眼里彻底从“边缘小主播”进化成了“梅老师”。

塘西汉服周还有半个月才开幕,王青青大手笔地在距离塘西古镇二十公里外的市区包了一家规模不大的三星酒店,拉着自己的全套班底开始了提前演练。

为了这次活动,王青青不吝成本,不但在酒店里布置了直播室,还准备了缝纫机。直播室是为了给诸位主播方便,缝纫机是为了万无一失好临场修改。

诸位主播感念于她的细心,彩排时很是用心,王青青人情练达到成精的地步,她要想拉拢个把人,那简直是手到擒来的小事儿,不过聚了两次餐,这一群小年轻的主播都心甘情愿喊起了“梅姐”。

王青青认真量了诸位模特的尺寸,修改衣服,面对面纠正步伐幅度,设计定点动作,还要带着自家员工排练节目,忙得焦头烂额。

王青青忙得不可开交,刘家几个人也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家人果然不出王青青所料,一脚掉进了私立学校的深坑里。

第318章我不是好妈妈8

蔡玉珍给钢镚儿报的幼小衔接班一上完,转眼间就到了八月底,钢镚儿快要开学了,学校发来的通知一个接一个,刘东方戴上老花镜抱住手机一边儿看一边儿往本子上记,记好了粗粗一盘算,他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按照学校发来的通知计算,钢镚儿一入学,最少要一把手交出去两万块钱,这两万块钱包含7800元的伙食费和管理费,3200元的校服费,2600元的校车费,680元的被褥费,350元的保险费,280元的书本试卷费,除此之外还有一动一静两项特长班的委培费。

算清楚了费用,刘东方跟蔡玉珍两口子嘴里直发苦,这么多钱,他们该去哪儿弄?

前段时间为了给钢镚儿凑钱交择校费,俩人倒是找亲朋好友借过五六万块钱,所幸后来前儿媳妇给出了这笔择校费,老两口就赶紧把借来的钱都还了,刚还完又借,不说借不借的来,这面子上也太难看了点儿。

蔡玉珍两口子没招了,眼见开学在即,刘明华拿自己的信用卡找人套现了两万块钱,好歹是能送钢镚儿去报名了。

给孩子报名入校是大事儿,刘家人全家都出动了。

兜里没钱,人就抠唆,蔡玉珍想着该怎么才能省点儿钱少交点儿费用,伙食费跟管理费这个没法省,交钱领校服的时候她就老不满意地对着负责发放校服的老师唠叨:“老太太我也养过学生,可从来没听说过哪所学校光校服费就要三千多的,你这校服上镶金嵌银啦?”

老师涵养好,虽然看不上她这抠唆劲儿,可还是笑眯眯地给她解释了:“这位家长,校服没有镶金嵌银,贵有贵的理由,您看看,咱们这基础校服是四套外带一件羽绒服,设计师的名字我说了您老也不一定知道,您就看这料子这做工,三千多块钱买这么些衣服真心不算贵了。”

老师一边儿说一边儿目测了钢镚儿的尺寸,把几包装好的校服给拎到了桌子上。

蔡玉珍一看这老大一堆衣服就更不高兴了,她眉头一皱:“就算校服质量好,我们也用不了四套那么多,我们家每天晚上都洗衣服,你给我拿一套就够了。”

“这位家长,这四套校服的款式都不一样。”老师倒是很耐心,一件一件掏出来给她看:“分别是春秋的运动装,夏天的短袖,冬天的冲锋衣和羽绒服,还有一套礼服正装,每个季节我们都要求穿不同的校服,所以这四套半是最基础的。”

这下蔡玉珍没招了,她嘀嘀咕咕拿起老师掏出来的衣服在钢镚儿身上比划了一下,眉头一皱又有了意见:“这尺寸不行,你得给我换换。”

今天新生入学,交钱买校服的排起了长龙,蔡玉珍还在这儿夹缠不清,老师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他挺不高兴地跟蔡玉珍道:“这位家长,咱们全校的校服都是由我负责发放的,只要学生站到我跟前,该穿多大码数的校服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我给您拿的肯定都合适,您要是不信可以带着学生去旁边儿先试一试。”

“没说不合适,就是太合适了。”蔡玉珍又拉了一套在钢镚儿身上比划:“你看看,大小正合适,这衣服顶多穿一季,明年指定不行了,这不浪费么,你给我拿大码的来,谁三千多块钱校服年年换,又不是钱多烧得慌。”

得,学校只要求学生穿校服,至于穿多大码那是学生个人自由,老师犯不着管也不想管,蔡玉珍心愿得偿,给钢镚儿领的校服全都足足大了三个码。

领完校服转战宿舍,私立学校条件就是好,走读的学生也有宿舍,供学生们午休用,认完宿舍要交被褥费,蔡玉珍就用自己的胳膊去量床铺的大小,然后小声地跟刘东方道:“这被褥钱不用交,回去我亲手给钢镚儿做一套。”

隔壁床的家长就撇了嘴跟她搭话:“老太太,您还是省省吧,人学校要统一,不让用自己家准备的被褥,我给我儿子准备的床品也就能用里面的蚕丝被胎,这外面的床单被罩都得用学校发的。”

得,这一项也省不了了,买了被褥铺好床,又去登记家庭住址交校车费,蔡玉珍心疼那两千六百块钱,拉着儿子刘明华去角落里商量:“这校车费咱还是别交了,以后我每天做公交车接送钢镚儿上下学算了。”

刘明华没买车之前也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班的,他很知道那是什么滋味,闻言立即反对:“不行,从咱们家到学校没有直达的公交车,路上还得转一趟车,万一运气不好,这上学就得迟到,这方法行不通。”

蔡玉珍很沮丧:“可惜这学校跟你公司不是一个方向,要不咱们就能省下每学期两千六的校车费了。”

刘明华就安慰她:“一学期两千六,折合算下来一个月也就是五百多不到六百块钱,倒不算很贵,再说你跟我爸年纪大了,每天带着钢镚儿做公交车我也不放心,每个月五百多的校车费花的倒是不亏。”

行吧,这个也省不下,交完校车费又去选特长班,钢镚儿在幼儿园就开始学美术和乒乓球,正合了学校一动一静特长的要求,倒是不用费心选班了,直接把这两个项目给报上就是了。

好在学校里的特长班倒是比外面的收费还要便宜一些,两个项目加起来将将五千出头,蔡玉珍心里总算是好受了些。

返程的路上,刘明华车里的气氛格外沉闷,除了茫然不知事的钢镚儿,刘家三个大人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原因无他,还是学校里的费用开支压在了他们的心头上。

除了校服跟被褥,还有一万六千块钱的开销是每学期都要交的,一学期一万六,一年就是三万二,刘家三口人的收入加起来一年能有十五万,这三万二比起他们家的收入来说,真心是不算多,可收入多,开销的也更多。

首先房贷是大头,一个月四千出头,一年就是五万,水电气暖和物业管理费每年还得再支出小一万,车辆的保险加油维修保养停车费等开支,一年也得两三万,这些必不可少的硬性开支加上钢镚儿的各样学杂费,一年就得十二万左右。

这么算下来一家四口人一年也就三万块钱的生活费,三万块钱均算到每个月也就两千出头,蔡玉珍还有高血压要经常吃点儿药,这两千多块钱够干嘛?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