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4(2 / 2)

战国第一纨绔 熙檬父 2323 字 2023-09-16

如果不是因为其他人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如果不是吴杰过往对魏国的贡献摆在那里,魏罃都恨不得把吴杰直接让人拖出去重重的打上几十大板了。

吴杰并没有因为魏罃的发火而有任何的慌乱,而是继续不急不忙的说道:“这中策的话,就是大王召集赵候和齐候,承认他们两个为王,如此一来作为投桃报李,赵候和齐候必然也会承认大王为王,既然大家都相互承认了,那么三国之间自然也就不会爆发战争,大王也就能够继续和宋、楚、秦三国相抗了。”

这是吴杰自己想出来的第二条路,也是从史书上获得的启发。

在历史上,魏罃被田因齐打得屁滚尿流之后,是怎么让已经强盛起来的齐国停止对魏国的攻伐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承认田因齐从齐候升格为齐王。

于是魏罃就和田因齐在齐国的徐州相会,相互承认各自的王位,这也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徐州相王”。

说白了,我魏国一个人当王,你们可能都眼红,那现在我拉着你们大家一起称王,大家都是王,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魏罃能有,难道赵候、齐候就没有不可能的。

魏罃在听完了吴杰的这个计策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思考之中。

说实话,对于吴杰的这个计策,魏罃的心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乐意。

毕竟物以稀为贵嘛,本来寡人一个人好好的当华夏除了周天子之外的唯一正统大王楚国那个蛮王不算就很舒服,很爽,结果现在居然还要把赵国和齐国拉进来一起称王,这算怎么回事

寡人是天下第一强国的国君,他们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和寡人平起平坐,一起称王

倒是一旁的陈修忍不住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吴行人的这一计倒是颇为巧妙,大王不妨考虑一番。”

这倒不是陈修想要帮吴杰解围,而是这位魏国大行人的心里话。

从外交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非常巧妙的。

魏国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实际上的代价,只需要口头承认一下这两个虚无缥缈的王号,就能够为自己减少两个强大的敌国,这怎么看都是赚大了啊。

中山君张了张嘴,犹豫了一下是否要反驳,但最终也没有开口。

毕竟中山君也觉得吴杰的这个主意好像还挺不错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杰的计策要是能够解决面前魏国的危局,对于中山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这危局解决不了的话,魏罃的怒火和板子大部分都是要拍在中山君身上的,谁让中山君才是魏国相邦呢

魏罃还在犹豫。

又过了好一会,魏罃终于开口了:“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说来给寡人听听。”

对于这个中策的可行性,魏罃倒是不置疑的。

但是让别人和自己平起平坐当大王,魏罃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反正吴杰都说了有三策嘛,那就全部听完再说呗。

第354章这可是下策啊第二更

别看吴杰一脸的镇定,但实际上看到魏罃发怒的时候,吴杰的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打鼓的。

这并不是因为魏罃多么的具有威严,而是因为魏罃所具有的权势当一个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够取走别人性命的时候,任何一个人在这个人的面前说话都必须得小心一点。

吴杰咳嗽一声,开口道:“大王,这个上策和中策都是极好的主意,大王真的不考虑一下”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吴杰觉得自己这个臣子可以说是相当尽职尽责了。

之所以把取消王号当做上策,是因为吴杰觉得称王这个举动本身就是蠢爆了。

不但毫无意义,而且还凭空把满世界的人都弄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骚操作真的是

只能说名利使人疯狂,古今中外多少英才就倒在了这一步上。

取消王号才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这样一来的话大家就又都平等了,都是君候,那么诸侯们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怨恨魏国的,一切就都回到了逢泽之会前的情况。

至于中策拉拢齐国和赵国称王,且不说齐国赵国会不会同意,就算同意了,那魏国也只是平息了一部分人齐国赵国的愤怒,其他大的诸侯对魏国的愤怒和敌视依旧存在。

虽说魏国现在确实是十分强大了,但毕竟还不能够强大到推平一切不服的地步,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自然是得少干为妙。

一统天下这种事,不是说直接猛冲猛打,一路平推就可以搞定的,那是只属于无脑yy小说之中的情节。

强如战国后期的秦国,也得一直拉拢齐国和燕国,然后分化和猛打三晋,最后将六国各个击破,就更别说如今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国力都远不如那个秦帝国的魏国了。

多条朋友就多条路啊,等到真的灭掉这些国家了,你魏罃想怎么跟这些国家已经成你阶下囚的诸侯装逼都行,何必要在别人还拥有着百万子民十万军队的时候就把关系搞得那么僵嘛

当然,这些话吴杰也只能够在心里想想就是了,因为他要是真的说出来,魏罃也就真的有大概率砍掉他的脑袋。

魏罃哼了一声,瞪了吴杰一眼:“快说”

吴杰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道:“这可是下策啊。”

“寡人不管你什么下策不下策,寡人让你说你就说”

吴杰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个下策也很简单,那就是根据陈卿的话,大王可以先派使者去临淄和邯郸那边,给齐候和赵候一些好处,或许能够让齐候和赵候退兵。

不过这样还不够,大王最好再把能够动用的兵力都征集起来,由大王亲自率领前往前线去支援庞涓大将军,展现出我们魏国不惜一切代价背水一战都要和楚宋联军决战到底的态势。

如此一来的话,再加上韩军也是我们大魏这边的,赵齐两国必定会有所迟疑。我们可以趁着这些迟疑的时间里找机会击败楚宋联军,也可以趁机说服赵齐两国。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能够成功,那么就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一举突破敌人构造起来的包围圈。”

吴杰一口气说完了这长篇大论,然后朝着魏罃道:“大王,这就是臣的下策了。”

为什么把这个下策列为下策,究其原因就是相较而言,魏国成功的可能性不算太高。

像前两个计策,魏国只要去做,那么就都一定会产生作用,只不过在于作用的多少罢了。

可是这个下策的话,不但魏国这边要押上举国之兵作为赌注,同时还要看赵、齐两国的脸色,还要坐等敌人犯错误。

赌注高,风险高,成功率不高,这简直就和后世的股市一模一样嘛。

吴杰说完了自己的三策,然后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这个时代的好处就在于大臣们其实是很有尊严的,对君王磕头这种事情基本上一辈子可能也不超过十次,甚至还能和君王面对面的坐着讨论国家大事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