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48(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337 字 2023-09-26

d,杨广觉得定能驱逐周军、收复长安。

“虞长史,大军渡河完毕后,前往长安是走北道还是南道”

“南道,走北道需在长安以北南渡渭水,按说也无妨,只是不知城外诸将是否有人私通周军,要提防渡桥被毁导致延误战机,再说大王不是想把周军留在关中么”

杨广当然想,只是事关重大不由得瞻前顾后,他手上的军队可是就这一支,赢了当然好说,可一旦输了那真就是全完了。

所以决不能出问题。

他已经下了决心,收复长安后励精图治,要和父亲那般将把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要让天下人看看,他杨广是一个出色的皇帝

虞庆则不像杨广那么心事重重,打了这么多年仗,他对眼下局势看得很清楚,山南周军通过武关道进入关中,其实就是孤军深入没有策应,只要应对得当,将其赶出长安是没有问题的。

皇帝、皇后死了确实让人觉得意外,但现在还来得及挽回,收复长安把武关道堵上,维持局面不是妄想。

他和高熲、杨雄、苏威位高权重,被称为“四贵”,如今高熲、杨雄战殁,陷在长安的苏威即便没被杀,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年轻的晋王即位称帝,那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正是施展自己才华的最好时机

眼前的局势对虞庆则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他已经下了决心,要一战将周军赶尽杀绝。

攻入长安的周军,主帅为杞国公宇文亮,加上作为内应的梁士彦等人,老于军伍的人是有一些,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方兵力还是不宽裕。

关中可以调动的隋军多得多,无论那些将领先前想的是什么,晋王杨广带着善战的并州军来了,什么心思都得收起来。

宇文亮等我把武关道堵了,就让尔等知道何为关门打狗

第一百零六章决心续

荆州州治穰城郊外,救火队长宇文温“路过”此处顺便扎营,江陵遭受的威胁接触,他马不停蹄的带着军队北上,坐镇荆州地界。

隋国差不多要完了,但回光返照总是会有的,隋军狗急跳墙之下,极有可能从洛州南下,再度走三s路翻越伏牛山进攻荆州抄后路。

这种时候就看山南周军能不能扛住对方的垂死挣扎,扛过去就是雨过天晴,扛不过去极有可能被翻盘。

宇文温从北上后先驻扎在樊城,此处交通便利,正好符合他“救火队”的特性:若江陵有难,可直接南下,水路、陆路皆可。

陈国若攻鄂州或者黄州,在樊城上船顺流而下走汉水入长江,可直接抵达鄂州州治夏口,或者再往前点直接回黄州西阳城。

樊城以北是荆州地界,无论是翻越伏牛山而来的隋军,还是豫州方向西进的隋军,在樊城的宇文温都可以及时出发拦截,

增援荆州各地守军。

汉水上游是隋国金州总管府地界,若对方顺着汉水东进,在樊城的宇文温可以西进参与堵口。

若是豫州隋军攻破桐柏山三关之中的任何一关南下,他可以领兵过两河口前往随州,然后赶往安州救急;也可以乘船顺着汉水南下,在郢州长寿登岸,再转陆路前往安州。

所以宇文温在樊城驻扎是再合适不过,但却被父亲的一纸调令叫到了穰城。

原因之一就是防备隋军翻越伏牛山奋力一搏,第二就是时刻准备增援西侧的武关道。

周军攻下长安,击杀隋帝杨广及杨氏宗室,为了利益最大化,宇文亮决定尽量守住长安,那么维系这只孤军的生命线就是武关道,绝不容有失。

宇文温对父亲的决定有些异议,因为孤军据守长安的风险太大,但也能理解,因为长安的价值也很大。

如果说走武关道强攻长安是豪赌,那么现在又是一个豪赌,赌那些勤王的隋军“作壁上观”,赌周军一战能将回师的杨氏藩王打垮,要是赌输了,怕是要逃回来都困难。

赌徒心态很危险,但对于宇文氏来说,只有豪赌才有机会翻盘,所以现在连最后一个老本也压上来了:按原定计划,宇文温就只负责留守山南。

宇文亮亲自率领大军西进,为防不测让长子宇文明同行,以免自己出意外时大军没了主心骨,而山南这边宇文亮虽然留了心腹坐镇,主持诸般事务,但也需要宇文温留下看家,在紧急时刻做最终裁决人。

如今连宇文温都被调到荆州穰城,在武关道的东端附近待命,可以说宇文亮是下了大注,有鉴于此,宇文温也做好了准备。

“不就是豪赌嘛,要么撑死胆大的,要么饿死胆小的。”

“到时候呢,本公包下长安最好的乐坊,让小娘子们给诸位来个全套大保健什么的。”

宇文温给手下将领打气,许下了美好的前景:要是顶住了隋军的这一波反扑,对方的军心士气就散了,隋国肯定熬不了几年,到时候全军就能在长安“豪华七日游”。

陈五弟等山南荆襄人士大多是土鳖,不知道长安的花花世界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何为“大宝剑”,史万岁那就不一样了,听得宇文温这么豪爽,一副“嘿嘿嘿”的笑容。

行军打仗,军营里都是男人,不管别处如何,反正宇文温的虎林军里不许有营妓,随行作战的府兵亦是如此,日子久了,大家看见母猪都觉得赛貂蝉。

一群男人越说越离谱之际,城中来人请宇文温到总管府衙,

据说是有重要事情。

进了城来到总管府衙,却见一队骑兵簇拥着马车候在门外,宇文温进得议事厅,只见黑压压一片都是人。

“邾国公,这是尚书令命人从长安运过来的东西,清单在此,请过目。”

宇文温接过清单一看,面色变得凝重:父亲把隋国的一些重要东西运回来了,其中包括隋帝的玉玺,当然这些都没什么,唯一让他心跳加速的东西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

历代王朝皇权的象征,见证了中原数百年的朝代兴衰,随着改朝换代,传国玉玺数易其主,最后在五代时,被后唐末帝李从珂带着,从此失去了踪迹。

北宋哲宗时据说出现过,被“专家”认证为真品,但更多的人认为此物实属赝品。

后来历朝历代均有传国玉玺现世,但都被认为是赝品,传国玉玺的真容,后人再也无从得知。

如今就在我眼前的盒子里

宇文温自诩见过大世面,可在传国玉玺面前,只觉得呼吸都有些急促,盒子上贴着封条还上着锁,而之所以让他来,是荆州总管府长史经手时,要在不开盒子的情况下再贴个封条,请宇文温做个见证。

长史我想看传国玉玺啊

想是这么想,可要不要冒险还得三思,这传国玉玺和隋帝的玉玺是要直接送去邺城,所以得慎之又慎。

邾国公,汝窥探神器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