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家族沦落到如此地步,让宇文亮揪心不已,事已至此,再埋怨那个暴毙的败家子宇文赟已无任何意义,他要扛起复兴家族的重任,就得咬牙坚持下去。
不光如此,连两个儿子也得上阵,所以即便有被人调虎离山的顾虑,宇文亮也同意朝廷的任命,让两个儿子挂帅出征,为的就是让儿子多立军功,多积累声望,让大家对宇文家重新恢复信心。
尤其是要让大家看到宇文家的人很能打,只有这样才能聚拢人心,让那些受尉迟惇排挤的家族,有下注到宇文家的决心,虽然这么说市侩了些,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宇文亮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极力拉拢任何可以拉拢的力量,成果不错,但实际上他很清楚,真要到了和尉迟家决裂的那一天,他首先得打赢一场类似当年沙苑大战的大胜仗,别人才会真心追随。
要让大家对宇文家有信心,那么宇文家的男人就得能不断打胜仗,所以宇文亮自己在努力,也让两个儿子多争取机会立下战功,而作为行军元帅出征讨伐陈国,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样做很冒险,但宇文亮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值得冒险,所以儿子没回到山南之前,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去邺城,以免助长尉迟惇提前动手的野心。
所以今日天子大婚,没有宗室在场,不过宇文亮知道天子亲姊千金公主已经回到邺城,想来天子不会太过孤单,只要再熬上几年,等宗室的力量成长到一定程度,就能掣肘尉迟家,让其不要走出那一步。
让尉迟惇投鼠忌器,周国出现尉迟和宇文共天下的局面,持续上若干年,新的平衡力量增强,双方的矛盾渐渐消散,将危机化于无形之中。
这是宇文亮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但天子的秉性让他觉得有些担心,担心两家提前决裂。
当年宇文温从邺城回来,带来了天子的口谕,言语间让宇文亮知道天子的大概想法,宇文乾铿虽然年轻,心智却已超出其年纪,所以宇文亮担心对方沉不住气,急于求成结果弄出祸事来。
譬如说在大婚典礼上,乘人不备刺杀尉迟惇,然后号召群臣起事。
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宇文亮不觉得今年很危险,他为了避免刺激尉迟惇。没有贸然派人暗中与天子联系,而天子似乎很沉得住气,同样没有派人私下里联系他。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持脆弱的平衡,宇文亮只希望这个平衡能够多维持几年,到时候,宗室的力量会更强,守住江山的希望会更大。
但这不代表宇文亮不做提防,他所在关中的东面,是并州总管尉迟勤的河东,西面是益州总管席毗罗的蜀地,一旦尉迟家动手,东西夹击是必然。
蜀道难,所以西边益州席毗罗的威胁相对较轻,而东边并州尉迟勤的威胁最大,晋阳方面的动向,是宇文亮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即便是现在也不敢掉以轻心。
他在并州安排有细作,随时通报对方的异状,知道因为秋天临近,并州军在“防秋”,这是正常的调集军队,可一旦这些军队突然南下,那就不得了了。
大规模兵马调动,肯定瞒不过细作的眼睛,然而晋阳到黄河边的蒲坂有八百余里,过了黄河后到长安又有二百余里,全程逾千里的距离,细作能够及时把消息传回来么
不能。
尉迟勤真要动手,可以封锁沿途关卡不让闲杂人等往来,然后先出动骑兵,在马匹充裕的情况下,昼夜兼程赶往蒲坂,大概两三天就能抵达。
即便这些骑兵不突袭长安,只要控制蒲津处的黄河浮桥,并且抵达西岸固守,那么随后而来的并州军主力,就能轻而易举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届时留给长安的时间,根本就不够。
靠细作骑马从晋阳跑回长安通风报信,无法及时让长安做好准备,不过这对于宇文亮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的次子宇文温,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飞鸽传书。
宇文亮大概知道鸽子有归巢的习性,但从没想过人能够利用这种习性,让鸽子传递书信,所以当宇文温将这种办法透露出来时,他有些难以置信。
鸽子在数十里外归巢不足为奇,可超过千里的距离也能归巢,那就太不可思议了,对此,宇文温做了个演示。
那一天,几只从西阳放飞的鸽子飞回长安,带来了几张印有半张印鉴的纸条,二十多天后,从西阳赶来的信使,带来印有另一半印鉴的纸条。
纸条分别合在一起,确认无误之后,宇文亮才敢相信飞鸽传书的可行性,对于如何抵御并州军的突袭,充满了信心。
我的两个儿子,可不是宇文赟那样的败家子,宇文家,也绝不是即将消失的残阳
第一百二十章胜券在握
夕阳西下,成都,文翁学堂,祭拜先贤的仪式刚刚结束,学子们三三两两散去,之前官府调集人力物力修葺学堂,今日益州总管莅临主持仪式,折腾了一天总算是折腾完了。
文翁,为前汉景帝时蜀郡太守,名党,字仲翁,他于蜀郡太守任上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又立公学,公学中有精舍讲堂,又有石室。
此公学又被称为“文翁学堂”、“文翁石室”,为汉王朝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学堂创立不久,便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闻名。
因为文翁学堂的名声越来越大,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文翁学堂到后汉时经历了“州夺郡学”事件,文翁学堂从此被辟为益州州学。
数百年时光流逝,文翁学堂延续至今,历朝历代地方官只要稍有责任心,都会对其加以修葺,而周军收复蜀地之后,文翁学堂也得到了益州总管席毗罗的重视。
身为一方牧守,席毗罗不光要镇守益州、监视关中宇文亮,还得认真履行地方官职责,所以修葺文翁学堂的事情,他没有拖延太久。
这种有助于提升名望的事情,多多益善,席毗罗亲临学堂主持仪式,其实也没多累,此时此刻,他正驻足于学堂陈列的画像前。
这些是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为南朝齐国地方官修葺学堂时命人所绘,待到侯景之乱后萧梁宗室内讧,魏国西魏大将尉迟迥平定蜀地,历任地方官又对文翁学堂进行修葺。
周国皇子宇文宪、宇文招、宇文俭任益州总管时,均修葺文翁学堂,皇子宇文达任益州总管时,将学堂里陈列的画像增加了两幅,其上所绘者,一为苏绰一为卢辩,此二人为周国六官制度制定者。
此时此刻,席毗罗看着一副副画像出神,他不是在感怀先贤,而是感叹世事无常。
当年的齐国公宇文宪,后来进爵齐王,战功卓越声望极高,却为登基不到一个月的侄子所害。
当年的谯国公宇文俭、代国公宇文达、赵国公宇文招,后来分别进位谯王、代王、赵王,宇文俭于周国平齐之后病逝,另外两位宗室藩王,全都在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