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50(2 / 2)

除此之外,英国公张辅也被一旨召集到了殿内。

一见这么多朝廷重臣到此,在场之人皆都十分疑惑,纷纷猜测到底出了何事,陛下要连夜召集如此多重臣商议,而不是事先让内阁几位阁臣先行议事,再报知陛下

“陛下驾到”

随着宦官轻声高喝唱道,在场的一众朝廷重臣皆都微微躬身,对着缓缓走来的宣宗皇帝行了一大礼,而后站直了身躯。

“来人呀给朕搬些椅子过来,赐予众卿”

“是”

在一众重臣就坐之后,宣宗皇帝扫了众人一眼,脸色严肃道:“朕刚刚收到了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三名部官八百里加急联名上奏,言说前往占城国宣旨招陈诚觐见的锦衣卫千户报知一十万火急消息,说是西洋大乱了众卿看看吧”

听得皇帝此言,在座的一众重臣皆都脸色大变

第一百一十章头疼的明宣宗

奉天殿后堂之中。

宣宗皇帝将一份奏折递给了众人传阅,片刻之后,满脸凝重的在座朝廷重臣在看完奏折之后,皆都沉默不语,沉思着。

的确,西洋各国的安定关系到整个大明南方的安定,尤其是自安南叛军一事后,朝廷威信大减,所以宣宗皇帝很是恼火,但此时不比永乐年间,先不说军备下滑,就连赋税也很难收上来,可以说,大明看似一片风平浪静,但危机也却始终存在。

更何况,在大明北方,蒙古鞑子不甘退出中原,屡犯边境,虽然之前有太宗几次北征,而宣宗自己也曾多次参与北征,每次也都大胜,可至如今,却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北患,大明九边重镇更是被牵住了大量精锐边军士卒。

因而宣宗也是有心无力,无法将大部分力量放到东西洋之上。

可是如今西洋各小国竟然敢对旧港宣慰司宣战,这简直就是对大明天朝赤裸裸的挑衅。

旧港宣慰司尽管只是大明设在南洋的土司类行政机构,其宣慰使与其他官员也是当地华侨,可却代表着大明天威,如今这些小国竟然无视大明天威悍然开战,这次绝对不能漠视了,必须以雷霆之力,当立即派天兵前去予以惩戒。

“咳咳众卿家,都议议吧杨容阁老,杨仕奇阁老,杨傅阁老,你等三人为内阁成员,就先说”

“陛下臣以为不宜开战”首辅杨什奇率先开口道。

“微臣也是此意”随后,杨傅也紧接着回道。

唯独三杨之中的“东杨”杨荣却提出了反对:“臣认为两位阁老所言不妥,此事事关大明天威,若一味退让,将势必导致各番国争相效仿,到那时吾大明”

“咳咳臣以为此事需得慎重,不过臣认为倒是可以先下旨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让其派人前往西洋各国明确制止各国与旧港宣慰使大战”

“英国公的意思是先礼后兵臣还是觉得此法不妥,江南各省赋税改革才刚有起色,如今一旦又起战事,恐怕何况北元残余对九边虎视眈眈大军实在不宜”

对于英国公此番提议,杨仕奇还是提出了反对,他并不是刻意与英国公唱反调,实在是他作为内阁首辅,深知战事一开,势必将导致大明国库锐减,到那时银钱大量消耗,国家也将陷入困境之中。

确实,到了大明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之后,国库空虚,朝廷收不上赋税,而支出却连年增加,继而导致军备锐减,国家几乎寸步难行,如果不是后来隆庆皇帝短暂开关,后来又有张居正梳理国家财政,恐怕万历皇帝这皇位也坐不了数十年。

当然那些都扯远了,其实宣宗朝的这些朝廷重臣都是为国为民,大局观很强的大臣,尤其是三杨这三位阁老,可谓是辅助了好几代皇帝,而且都是善终的,如此可见他们能力与皇帝对他们信任都是非比寻常的。

此时,重臣之中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意见,其实也是理念不同罢了,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尤其是杨荣,他熟读军务,对于兵事有着独特见解,但对于其他方面就比不上杨傅与杨仕奇呢。

“好了,众卿都别争了,朕这里倒是有一想法,众卿看看如何”

言道此处,宣宗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咳嗽了一声继续道:“朕准备让郑和总兵官再下一次西洋,率领我大明水师巡航西洋各国,众卿以为如何”

“这”

众大臣一听此言,也是愣住了,自从永乐二十年第六次下西洋之后,郑和总兵官就被先皇以及当今陛下恩准在南京养老了。

可如今当今陛下又让其出山再次率领水师船队下西洋,这恐怕

而且,郑和如今已年近六旬,再加上数年在海上漂泊,身体有了各种毛病,这再次率大明水师船队巡航西洋,应该很难再胜任了。

“陛下,臣以为即使要派出水师巡航,郑和总兵官也不是最佳合适人选,毕竟他之身体”

“唉其实朕也有此担忧,但朝廷之中,也就只有郑卿有此威信,也有此能力担任这总兵官一职了”宣宗皇帝轻轻叹息了一声,言道。

南直隶应天府南京城内。

东街一座不起眼的府邸之中,一老人正坐于后堂之内,看着蜡烛燃烧着。

“唉咳咳”老人轻叹了一声,不由重重咳嗽了一句。

一口瘀血瞬间涌上了喉头,他却忍住了,并未吐出来,而是重新又咽回了下去。

“马郑马郑”老人冲着屋外叫了两声。

“主翁主翁有何事叫小人”一小厮即刻走了进来

“可有京师邸报”

“主翁,京师邸报没有,倒是有主翁一封加急信,是广东布政使衙门代为传来的,似乎是姜昆云将军的信”

“姜昆云他不是去占城国随同宣旨呢吗难道”

老人脸色大变,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接过信看了一眼,即刻出了后堂来到书房,准备书写一封奏折上奏陛下

夜色下,郑府二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