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216(2 / 2)

如此这般,柳升的大军瞬间分裂成了两部分,大部分将领与士卒选择了前往占城国,另外一部分则继续跟着柳升南下金边。

占城国靠近马六甲海峡的一处港口之中。

一座军营内,汉华王国近五千人马正驻守在此地。

作为统帅着五千人马的严明挂着总兵衔,他此时正召集百户以上武官商议着训练一事。

突然,一名斥候急匆匆走了进来,送来了一份情报,严明打开一瞧,他顿时严肃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即刻下命令道:“除了留守人员之外,其余各营即刻集结,前往占城国与柬埔寨国边境,水师封锁占城”

“是总兵大人”

与此同时,身处在旧港的李江也得到了柳升大军瓦解成两部分的消息,他在沉思片刻之后,立即下达了全军一级警戒的命令。

除此之外,他还严令兰芳社密切关注大明军队与黎利施信联军。

但随后,他又下令兰芳社暹罗国分部重点关注暹罗王锁统帅的那十五万大军。

这时候,数个势力都集结到了柬埔寨这一片区域,大战是一触即发。

为了随时应对局势突变,李江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以免被弄得措手不及。

只是他不曾想到,就在他下令全军进入战斗警戒时,北方大明京师以北大同边疆重城,草原之上的瓦剌大军已经开始聚集在城下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摩擦不断

瓦剌,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元朝时期称为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

瓦剌的意思是邻近者;后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

最初,这支蒙古族分支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地区,到了元朝时期便开始南下,定居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

到了明朝前期,瓦剌在蒙古高原争战鞑靼部,明廷赐以汉文官印,命其统辖诸部,后多次进贡。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脱脱不花而建瓦剌帝国,达极盛阶段,他被杀后瓦剌诸部分散于西域。

这就是原本时空瓦剌的历史,李江也仅仅只是知道这些,至于具体细节,他就不清楚了,何况这时空因为李江的到来,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起码上次宣宗击败朵颜三卫时,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的瓦剌虽然如历史上那般击败了鞑靼,但因为大明此时死了皇帝,新帝刚登基,所以瓦剌大军急不可耐的开始了南下袭击大明边疆。

要知道如果放到原本历史时空,瓦剌需要到十年之后才会大规模南下,而且那时候还酿成了明朝时期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大同府外,偏东一百五十里处,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不急不缓的南下,观其人数至少有三万大军。

而这时候,大同府另外一个方向,又是三万骑兵。

两支大军一明一暗,互为犄角。

而此时大明的九边重镇其实还只是一个雏形,并未建立,只有到了弘治年间,大明九边重镇才正式设立。

而如今,北部边境从辽东一直到宁夏则是由九大藩王镇守。

要说这九大藩王的设立,就不得不提到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大肆分封藩王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南京建国之后,由南控北治天下,北元残部依旧侵略骚扰着大明的北方。因此朱元璋特地设立塞王拱卫中央,防守边塞,抵御蒙古入侵。他们有着开疆拓土之责,据要塞而守进行屯田生产。

而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有着军事指挥权,王府护卫少的有3000人,多的达到20000人,而且这共有九位九位这样的藩王,因有着防御蒙古女真等侵扰的众人,所以拥有着大量的军队,盘踞在北方。

就李江所知,明太祖分封了秦王朱樉,建藩陕西西安府;晋王朱棡,建藩山西太原府;燕王朱棣,建藩北平府;代王朱桂,建藩山西大同府;肃王朱楧,建藩平凉府;辽王朱植,建藩广宁府;庆王朱栴,建藩韦州;宁王朱权,建藩大宁卫;谷王朱橞,建藩上谷宣府;韩王朱松,建藩辽东开原。

而兵力最多的是燕王朱棣拥兵十万,还有宁王朱权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为诸王之最。建文帝时期塞王格局就变得不同了,前有建文帝削藩,后有燕王登基称帝,迁徙塞王。

所以这时候,大明北部边境,虽然藩王势力还存在,但是实力已经大为被削弱了。

而且随着永乐后期,太宗朱棣数次北伐,藩王所属士卒进一步抽调,实力早就大不如前了。

本来这对于大明皇室而言是一件大好事,毕竟大明皇帝都深知藩王势力过强会威胁皇帝的位子,远的不说,就拿太宗朱棣,便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不管是后来的仁宗还是刚刚驾崩的宣宗,都对边境的藩王极为提防。

也正是如此,导致这些藩王不得不将心思转移到享乐之上,如此便违背了太祖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边境的初衷,从而让边境局势急转直下。

李江记得,原本时空似乎就是在宣宗后期,英宗初期,这段时间,北部草原势力再次强大起来,到了弘治隆庆等时期,草原势力依旧十分强壮,只有到了明末时期,随着女真族崛起,草原势力才逐渐走向了衰落。

“看来必须得防备了对了倒是可以引诱那些女真部落的女真野人让他们去劫掠草原战马,这样一来便可不行这样做效力太慢了”

“呃算了我在这里操什么心,大明都没有操心了”李江这时候不禁苦笑了一声,没有再继续深究下去。

此时此刻,他非常清楚,就算汉华王国想要帮忙,也是有心无力,这中间隔的实在太远了。

何况汉华王国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这时候就算汉华王国想要帮忙,大明也不会同意的。

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这一个月内,李江一直坐镇在旧港,每天看着兰芳社送来的战报,他的心思也逐渐放到了接下来的大战之上。

就目前情报来看,汉华王国与大明对上的机率并不大,因为大明军队在那位英国公率领下一直停留在了金边,便没有继续进行追击了。

而柳升等少数人马被追击到了海边,依靠暹罗国的力量这才撤到了暹罗国境内。

而逃往占城的另外一部分柳升麾下士卒则被安排到了满者伯夷国,去管理那些土著去了。

他们的人数虽然只有三千多人,但胜在都是精兵,有着这些人存在,满者伯夷国的那些土邦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而施信与黎利则率领数万大军驻守在占城国边境,已经好几次跟汉华王国军队交战了。

但每次都是惨败而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