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双方都没落到什么好处,如果非要说谁胜谁负,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无外乎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当然,西欧联军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来解决这场势均力敌的大战,因为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准备趁着奥斯曼帝国国都空虚,派遣舰队袭击奥斯曼沿岸,并且登陆直扑伊斯坦布尔。
而这个计划却不料被奥斯曼的间谍给发现了,很快奥斯曼苏丹便做出了反应,他一边下令全国舰队赶来,一边让各地仅存的驻军集中到国都附近进行防守。
奥斯曼与西欧联军大战直接影响到了西亚的形势,原本苟延残喘的帖木儿帝国开始抓住时机,准备趁着奥斯曼帝国空虚之际,即刻发兵,全力攻打奥斯曼帝国,以夺回原来占领的领地。
汉华王国东阳城。
西亚,亚欧边境打成了一锅粥,李江自然关注到了,可是他并未做出任何反应,毕竟此事跟汉华王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再说,汉华王国的摊子已经够大了,没有精力再去管这些事情了。
李江觉得还是先梳理梳理国内的事情吧
随着汉华王国领地不断扩大,李江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人口短缺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次便是各地管理混乱,经济贸易都各不相同,领地也都是一盘散沙,即使之前李江做了很多努力,也还是觉得没有什么效果。
因此,这让李江不得不再次起了从大明大规模移民的想法。
可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大规模从大明移民已经不现实了,没办法,李江只能另想他法了。
而李江现在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从福建进行移民了。
毕竟福建历来都是人多地少,百姓们与土地的矛盾极为尖锐,而且福建靠海,能够很顺利的将人运回。
第六百二十二章一喜一忧
李江想要再次从大明移民,自然不想再让大明说三道四,让人借机离间,因此他把目光投到了福建一地。
要说为何选择此地,一则是因为两广目前还管不到福建,于谦的继任者王骥自然也管不到。
其次,福建承宣布政使是个守成官员,虽不昏庸,但也不怎么管事,而且还有点贪财的小毛病。
其次,福建历来就是人多地少,山地众多,产粮很少,因此特别的穷困,如果不是靠海,百姓们恐怕都活不下去。
尤其是明初禁海,那日子根本没法活下去,先不说海盗袭击,就是这禁海也让不少渔民无鱼可捕。
如今还算好一点,毕竟禁海已经不那么严苛了,偷偷捕鱼下海都没有人再管,而且随着海贸繁盛,不少人都赚到了钱,日子也一天天好过了起来。
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那些不考海的山区山民,几乎穷的连饭都没得吃,只能靠打猎混日子,如果运气好,还能活,靠着山货与猎物能够活的下去。
可是要交税呀,交了税,一年到头就没什么了。
何况,福建可不平静,山匪众多,虽然不怎么伤人,但是劫掠是时常的,而当地官府又不怎么管事,再加上士绅们大多也各扫门前雪,因此当地百姓还是很难生存的。
除此之外,李江选择福建为突破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此时福建正在闹灾
洪灾
其原因很简单,今年的风暴众多,许多地方都淹了,粮食也是颗粒无收。
虽然当地官府还是及时拨付了救济粮,可是杯水车薪,今年福建各府县都遭了灾,哪还有更多的粮食。
不仅仅是福建,就连两广也是,好在两广靠近安南,粮食能够筹集得到,王骥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兼顾两广。
如此一来,今年福建肯定互会有很多灾民,这些灾民自然就是李江的目标。
也是,对于灾民,朝廷历来的处置办法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就是移到它地安置,至少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否则闹出乱子来,谁也无法担当得起责任。
而这次,朝廷与当地官府也不例外,当福建受灾的消息传回到朝廷内部之后,于谦亲自向朱祁镇汇报了情况,朱祁镇想了想,便让于谦按照以往办法进行解决。
可是就当这时,不少灾民之中却流传了一个说法,说是只要到达泉州,他们便可前往海外。
这消息本身没什么,因为这类谣言历年都有过好几次,不少人根本不信,再加上当地官府管控严苛,并没有多少人想去试上一试。
可接下来,当地官府的做法却让他们十分寒心,因为这次朝廷拨下来的救济粮与救济款都被扣押了大半,真正到灾民手中的极少。
而原因嘛
也很简单
一开始大家都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内幕,还是有人在传,说是被此时的福建承宣布政使给私吞了。
这下,灾民们不淡定了他们原以为自己还能如以往那般,得到救济,现在居然连这点粮食与银子都贪污,这让他们极为愤怒。
不过他们并未选择造反,而是不断有人朝着泉州而去,而且还是拖家带口,一往无前。
因而他们已经对当地官府绝望了,他们只求那个谣言是真的,他们能够前往那传说当中的汉华王国。
当然,这样的人一开始并不多,不少人还是选择了观望,他们坚信朝廷不会不管的,一定会有人下来查探并重新下发救济粮的。
事实也的确如他们所料,朝廷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就派了钦差下来查探此事。
可是那福建承宣布政使却故意阻拦不说,还差点暗杀了钦差。
这样的举动自然让钦差极为愤怒,他一边迅速上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