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名动天下大的学术大家,他知书识礼,当然不会做坐在上首这等失礼的事儿。
“三位能入秦,赢稷万分荣幸,三位理应坐在太子之上。”秦昭王不由分说,扶着荀子坐在上首之位。然后扶着公孙龙子坐在荀子之次,再扶着徐夫人紧挨着公孙龙子坐下。
三人的座次竟然在太子赢柱之上,还是秦昭王亲手相扶,这让三人既是自豪,又是激动。他们虽然能抗王侯,能得到诸侯的礼遇,也没有如此隆重的礼遇,这是他们平生头一遭如此被礼遇,要不激动都不成。
“太子,你坐这里,陪三位先生。”秦昭王吩咐一句。
“诺”赢柱毕恭毕敬,应一声,忙坐了下来,陪着荀子三人。
秦昭王这才转过身,朝自己的宝座走去。来到宝座前,并没有立时就座,目光在秦异人身上停留了一下,脸上泛着笑容,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能邀请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入秦,是秦异人之功。
这三人人人名动天下,想邀请他们的人不知几多,就是不能成功。其中,对于秦国最重要的是徐夫人,秦昭王曾经派人前去邀请,被他拒绝了,秦异人却是把他请到秦国来了,要秦昭王对秦异人不赞赏都不成。
秦昭王坐了下来,道:“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冬日大朝会,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有分岐,可以有不同见解,却不能有异心,一定要同心”
秦国政治清明,遇到问题,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有分岐,可以有不同见解,却决不能允许有异心,就是“同心不同谋”。
这些官员有不少山东人,他们入秦有些年头了,深知秦国的政风,一闻是言,就是跃跃欲试,想要发言。
秦昭王右手一挥,阻止群臣说话,接着道:“在此,先要立条规矩:就事说事,不能有废话更不能阿谀奉承,就是奉承寡人亦不行你们要记住:阿谀者,当罪廷尉,你监督”
“诺”廷尉当即领命。
“好”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先是一脸的诧异,紧接着就是赞叹不已,双手轻击。同时,他们又是振奋。
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走南闯北,见识极广,见识过不少山东之地的政风,就未有如秦国如此清明者,连阿谀奉承都不行。
在山东之地,阿谀成风,要是不阿谀奉承莫想升官,莫想得爵,莫想立功。在秦国,阿谀奉承竟然要治罪,还有比这更让人感慨的吗还有比这更让人振奋的吗
秦国不听阿谀之词,秦国能不强吗
一众官员中,有人没有反应,有人很是意外。他们中,有些是今岁第一次参加冬日大朝会,不知冬日大朝会的规矩,阿谀者当罪这事让他们很是惊讶。
那些已经参加过冬日大朝会的大臣,他们一点也不惊奇。
秦异人也是有些意外,紧接着就是欢喜,暗赞道:“这是杜绝奸佞之辈的妙招好”
阿谀者当罪,这的确是杜绝奸佞者的妙招,那些想靠钻营奉承取高位的人没有一点儿机会。
“哦,这事不是从大父起,而是从惠文王时起。”秦异人想到了这事的由来。
山东之地骂秦国不近情理,为何如此骂其中一条理由就是秦国不听好话,连说你好都不行,这还近情理吗
这事说起来,就有一段历史了。在秦惠文王时,有人想要通过钻营来谋取高位,大肆奉承秦惠文王,说他如何如何英明神武,超迈三代之君怎么好听怎么吹嘘。一开始,秦惠文王没有理睬,这人就变本加厉,吹嘘得越来越厉害,有不少人跟着他一起吹嘘。
依这人想来,如此声势浩大的吹嘘,秦惠文王一定会欢喜,一定会赏他高官厚爵。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秦惠文王却是直接下令,把他抓起来,杀了。
然后,秦惠文王就订了一条规矩:阿谀者,当罪
到了秦昭王时,又有人做了类似的事情,秦昭王还是把这人给杀了。自此以后,秦国朝堂肃然,没人敢阿谀。
而这事传到山东之地,山东之人就大骂秦国不近人情,人家说好话,奉承你,你还把人家杀了,有你这样的人吗
第三十四章雷厉风行
“有事,快快道来。”秦昭王一挥手,冲群臣道,然后就是睁着一双眼睛,扫视群臣。
“刷”一下子就有十几个官员站起来,跃跃欲试,想要抢着发言。
“嗯,不错。”秦异人看在眼里,暗中赞赏。
“很不错”荀子、公孙龙子和徐夫人三人互视一眼,大是赞赏,重重点头。
朝堂之上,不怕你发言,就怕你不发言,有事闷在心里。秦国官员如此踊跃,说明秦国政治清明,真的是做到了畅所欲言。
想要第一时间发言的可不止这十几个官员,还有好几十个,他们动作慢了点,没有站起来,给人抢了先,又不得不坐了回去。
“你先说。”秦昭王右手一指。
“诺。”这个被选中的官员大是振奋,拔了头筹,谁能不喜只见他头一昂,大声道:“君上,臣是河内郡郡守,今岁大秦与山东大战,山东难民大量涌入河内郡,臣想方设法安置,奈何难民太多,河内郡已经无力再安置了,臣奏请君上下旨,让臣把难民往其他郡疏散。”
“准”秦昭王重重点头,当即准了,道:“这事,光靠一郡之力难以办成,就由丞相来处置吧。”
“诺”范睢当即领命。
“谢君上。”这个郡守很是振奋,接着道:“君上,大量难民涌入河内郡,河内郡一时人满为患,臣虽竭尽所能,也是不能全部安置好他们。臣极需农具、耕牛、种子,马上就要到春季了,还请君上尽快调拨。”
这个郡守眉头紧拧着,很是焦虑。
眼下已是冬时,冬时一过,就到了春季,就要春耕了,时间不等人,他不能不焦虑。
“准”秦昭王又准了,道:“你需要的农具、耕牛、种子,就由大田令处置。”
秦昭王作为一国之君,只是拿个大方向,具体的事务需要一众大臣去打理。
“谢君上。”这个郡守大是欢喜,喜滋滋的致谢。
“还有问题吗”秦昭王问道。
“君上,能不能给臣调拨些精铁。河内郡较冷,地面冻住,非精铁农具不能破开。”这个郡守想了想,有些迟疑。
铁,在战国时代那是非常金贵的,说是比黄金还要贵重,是不可能的,却也差不太远。这个郡守要精铁,秦昭王准不准,他还真的没成算。
而秦国富有远见,把金贵的铁用于农业生产,而不是战争,是以秦国的农业很发达,粮食产量很高,这是秦国富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的想法很好,寡人准了”秦昭王却是重重点头,大是赞赏,道:“河内郡的确很冷,非精铁农具不能破开冻土。而你郡内,又有大量难民,这时间不等人,拨给你精铁再好不过。”
“谢君上谢君上”这个郡守喜笑颜开,仿佛大过年似的,坐了下来。
“你说。”秦昭王又指着一个官员道。
“君上,臣是陇西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