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汤直直盯住张放一会,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道:“公子当真聪慧过人,今日非此酒不能浇我胸中块垒。”
案几上的木简是朝廷令喻,张放自然不会去看,但他不用看也知道内容是什么,想必比陈汤所饮的黄连酒更令人苦涩。陈汤与甘延寿的雄心壮志,被这一爵“苦酒”浇萎了。
张放向对面空案看了一眼:“甘都护呢”
“到校场练兵了。”
“练兵”张放瞪大眼睛,这时侯甘延寿还有这心情该不会是还没接到消息吧
陈汤懂他的意思,摇摇头:“君况是第一个看到的胸中块垒,我以酒浇,他以刀削。”
张放默然点头,碗口凑近嘴边,突然停下,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公文还有谁看过”
“君况、我、还有公子你,就只我们三人。公文通常在早会时由府丞向诸府吏宣读”
“那么,能不能由你来宣读”
“自然也可,为何”陈汤顺口应答,蓦然瞠大眼睛,整个人定住,惊骇望向张放,“张公子”
张放笑了,他知道,陈汤一定明白自己的意思。他不知道,历史上的陈汤,是如何做出那个胆大包天的决定的。如今看来,至少他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既然如此,自己就“帮”他下决心吧。
“若我没记错,陈君已过四旬了吧”
“去岁刚过。”
“恕我直言,夫子云,四十而不惑,陈君一定会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怎样才能得到。”张放伸出两根手指,直视陈汤,“我只说两句,取舍但在陈君。一、高祖遗训非功不侯;二、功名祗向马上取,便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祗向马上取功名祗向马上取”陈汤喃喃叨念数遍,眼里有火苗在燃烧,猛地用力灌下一大口苦洒,啪地将碗一砸,吐气开声,“大丈夫当建功于世,岂可坐困愁城”
这时门外一声喝彩:“子公豪言壮语,却不知何出此言”刚刚操练回来,卸下铠甲的甘延寿,一身热气,大步跨入。
陈汤哈哈一笑,一指案上公文:“朝廷已颁明旨,许可你我将兵击胡。天子圣明,诸公明见,我等自当不负圣望,一战抵定西域”
甘延寿脚一软,差点没跌个屁股墩,手指陈汤,瞪眼如铃,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张放推案而起,漫声道:“昔年壮武侯抗旨,龟磁城下斩姑翼,方保我大汉威名不坠。先帝事后非但不见责,反得以封赏。更有当朝右将军,莎车城外斩名王,回朝请罪,天子不罪反赏,遂有封侯入阁。更不消说更早前之傅介子刺楼兰,为大汉扫平阻碍再说句通俗点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二位不想在这个职位上终老一生,碌碌无为吧”
张放这话是有典故的。历经武帝、昭帝、宣帝、元帝的四朝元老,谥号壮武侯的传奇人物常惠,曾经是苏武的副使,与苏武一样,被匈奴关押了十几年才返汉。宣帝时,曾被派使乌孙。常惠临行前曾上书,请求惩处十余年前杀害屯田交河壁的使者校尉赖丹的龟兹人。但宣帝不欲节外生枝,没有同意。而得到大将军霍光“便宜行事”指示的常惠,一到乌孙,就联合诸国,讨伐龟兹。最终迫使龟兹王在兵锋下低头,将杀害赖丹的权臣姑翼交出,旋即被斩于城下。
凯旋而归的常惠,最终并未因违背圣意受责罚,反而得到天子厚赏,此后一路青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样在宣帝朝,元康元年前65年,卫侯冯奉世出使西域。闻知莎车王杀汉使路充国,断绝北道,围困都护,形势万分危急之。遂果断矫旨发诸国兵,攻破莎车,斩莎车王。事后天子亦未见责,冯奉世更因此封侯,拜入麒麟阁,位列十一功臣之一。
至于傅介子斩楼兰王,更是无人不知。
这可都是前辈壮举,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
以上这些都是张放近段时间恶补的西域掌故,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用上。听到这话,莫说陈汤,就连甘延寿的眼睛都发亮了。
甘延寿呼吸急促,双拳紧握,咬牙切齿,内心挣扎,良久还是摇头,语气艰涩:“此一时,彼一时,眼下之朝局,与当年大不同。贸然行事,只怕后果难料”
“甘君若实在担心的话”张放托着下巴想了想,双手一拍,“不如这样,甘君退居,陈君接手。这样将来朝廷怪罪下来,至少有个托辞,不至于两人都倒霉,便可有圜转余地。”
甘、陈二人互望一眼,的确是个办法,但以什么理由呢
正好此时一阵寒风透过帘缝吹来,甘延寿刚骑马回来,出了点汗,打了个冷颤。
张放眼睛一亮,向他一指:“你病了。”
甘延寿瞪大眼,莫名其妙:“我没病”
“不,你病了”张放加重语气道。
陈汤的眼睛也亮了:“对,君况,你是病了,而且很重。”
甘延寿张大嘴巴,指了指张放,又指向陈汤,一时说不出话来。
张放畅笑拂袖展臂,向二人遥遥伸掌,以略带沙哑磁性之声,低沉缓慢,一字一顿:“傅介子刺楼兰,常惠定龟兹,冯奉世平莎车,如今再加上你陈子公,你甘君况,共破匈奴,必成千古绝唱”
第九十七章磨戈
感谢大盟、小胖、破沧桑、小雪妃
建昭三年前36年,二月,春到丝路。与春天一同到来的,还有从乌垒城汉西域都护府,向西域南北两道城郭诸国传达的大汉天子诏令。
诏曰:“奴酋郅支,擅杀汉使,遁边不臣,绝我域道。更侵陵诸国,倚道远而跳梁,视中国若无物今天子降威,域动雷霆,发屯田吏士,诸国攘举,虽万里必讨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道诏令顿时在天山南北两道掀起轩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