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这是祭拜最后一天,长安权贵陆续前来吊唁,但张放期待看到的几个人却只来了一个。不过张放也知道,并非对方无礼,而是因为自己迟到一天在首日吊唁时,包括天子唁使在内的相当部分权贵,已经祭拜过了,礼单上都写有。
中间进食休息时,张放打开帛书,看着看着,脸上不时泛起冷笑。直到邓展求见,才放下帛书,令他进来。
“少主,我按吩咐持信物分别拜见几位公子,但是”邓展吞吞吐吐。
张放闲闲道:“说吧,不要有顾虑。”
“是,史侍中之九子史通公子本欲相见,但却被中子史邯拦住,说了一些近日又添幼弟,红白事相冲,不便与会,待少侯除丧之后,定当登门拜望之类的话”
“又添幼弟”张放也知道这不过是史邯的漂亮借口,但仍忍不住好奇,“史侍中有几个儿女了”
邓展答:“十五个,加上新添一子,十六个了。”
张放怔了好一会,才说出一句:“很好、很强大。”
“小的接着又到恩平侯府,大司马幼子许公子不在府中,长公子许况接见了小的,然后”邓展一脸难堪,仿佛又回到当时场景,咬咬牙道,“他痛斥了少主一顿并将小的逐出府。”
邓展没敢说许况痛斥的内容,张放也不问,也不需要问,他心里明白。
室内沉寂了一会,才响起张放淡定的声音:“这么说,你一无所获”
“不,西平侯之子于恬,答应了少主的要求。”
张放轻轻吐了口气,说了一句邓展完全听不懂的话:“我说呢,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咱富平少侯不至于连这位都不如吧好,于恬,我记住了。”
邓展恭敬将玉珏奉还,道:“小的复命完毕,这就去打探万章之事”
“不必了,这个事可以缓一缓。”张放抖了抖手里的帛书,“知道是谁写的么”
“小的不知。”
“是万章。”
“啊上面写着什么”话刚出口,邓展便知失言,慌忙伏首请罪,“小的一时情急,少主恕罪。”
“无事,本来就是要让你知晓。若大侯府,我能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只有你了。”
张放不是为了故示信任才这么说的,他说的是实话,眼下他手下太缺能用之人了。因为包括韩氏兄弟、青琰、渠良、石牛等人在内的青溪众,并没有随他一起回长安,而是留在北地郡马领张氏坞壁,与阿离、韩嫂子等青溪聚民等候他的招唤。
青溪聚民毕竟太多了,张放必须先入长安,先行做好安排,才能接他们过来。此刻他身边的扈从,只有邓展、阿罴、初六、宗巴及幸存的四个府卫。论打架,后面几人哪个都比邓展强,但论打听消息,还真的只能靠邓展,别无选择。所以,有些事件,必须要让他心里有数才好。
“这是一份美阳府寺出具的勘验简牍,内容有关三具尸体,一妇二童,俱被人所杀。邻里证实,她们是剧辛之妻与子女。”
邓展悚然:“这、这是万章”
“对,万章说了,当年伏杀我之事是剧辛自做主张,受人雇佣,他并不知情。但是因此事连累主人,罪不可赦,灭其一门,既为警示,亦是为我出气。”张放冷冷摇头,“老万想错了,我不需要找弱者出气,只会令我厌恶。”
“这是他的和解呈文,他无条件答应为我做三件力所能及之事。”
“少主答应和解了”
“此人即使不是参与者,起码也是知情者。但这个人市井能量很大,我有用得着他的地方。而且我们现在有很多亟需的事情,暂时顾不上他,且放他一马。”张放缓缓将帛书与简牍收好,放入袖里,平静地道,“如果我查到事情并不像他所说那样,抑或玉门关事件的幕后黑手是他届时新账老账一块算”
s:加更数日,元气消耗,暂恢复一更,月底再爆
第一百五十五章狼与狈
感谢大盟、小胖、倚天长剑刺太苍、坏人聪哥、xathena、chenandxiao、凨起時、书友140821221109543、同乐村落、tonybear、守护者yk、光影、大大大大山。谢谢大家支持
夜深,长安诸坊皆闭,唯有长安城最中心一条街坊,灯火通明,喧嚣热闹,这是长安权贵们夜生活唯一的消遣处章台街。
女伎据说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或许更早,无稽可查。虽然在春秋齐桓公时代,就有“女市”,即伎馆,不过,有据可查且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西汉的章台了。这里是长安伎馆云集之所,因后世唐诗宋词里频频出现此名称而广为人知。
从古至今,能到这种场所消遣的,多为权贵。当然,也有平民,毕竟伎馆也分档次的。
“烟雨阁”,听上去挺高雅的一个名称,其实是章台最知名的一处烟花场所。这里也是石荣石大公子最常流连之所,基本上一个月里,至少有二十五天可以在这里找到他。剩下五天,则在养“精”蓄锐,次月再度出“发”。
这就是石大公子的生活常态。而石大公子与当朝权贵的许多内幕交易,通常也是在这种地方完成。
当朝驸马都尉、侍中史丹,同样也是个欢场常客,曾在一次酒后对这位石大公子的评价是“豚犬耳”。若是旁人说这话,估计早被石显弄去修城墙了。好在史丹也是外戚,而且是正受宠的外戚,又与大司马许嘉是亲家。纵是石显,也不敢因为一句酒后之言肆意加罪。
石大公子或许真如史丹点评那般不堪,不过,奈何人家有个跺跺脚朝堂抖三抖的老爹啊。论拼爹,整个大汉还真没几个人能拼得过他。
今日石大公子又得一商人进贡十余万钱,为其鬻爵,开心之下,又多饮了几杯。
买官鬻爵,这在大汉是合法的。有一个专门的称呼“赀选”,即以钱财买官,起源于武帝时代,主要用于弥补汉匈之战的巨额军费缺口。时人谓之“入粟拜爵,入谷射官”。以这种方式拜爵为官者,被士子视为铜臭之官,普遍鄙视。
赀选之制在宣帝时期曾废止,但在元帝后期,经中书令石显倡议,死灰复燃。这口子一开,就再也堵不上了。
赀选本有正常程序可走,不需要玩贿赂。不过,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爵是会给你,官也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