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这个提议一出,直接把在场君臣震住了。刚才还在讨论河东呢,这会怎么一下飞到西极去了无论如何也没法想像,那是怎样一番景象。
过了好半晌,大殿响起刘骜的声音:“少张卿,你怎会了解得如此清楚”
张放神色平静,语出惊人:“因为我参加了当年的西征之役,并与杜勋一起,斩下郅支的首级。”
当年张放隐瞒此事,是为了不连累富平侯府。后来回到长安,仍然选择隐瞒,那是因为当时局势复杂,许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他,等着他犯错,寻找他的破绽。披露此事,是祸非福。
而今时移势易,他张放在新朝也算是一号人物了。所有明里暗里的对手,要么被打压下去了,要么还没工夫把矛头对准他,现在公布,正其时也。而且也只有公布了,他下一步计划才能实行。
刘骜重重吐出口气,道:“看来得宣甘、陈二侯入见,详细说说当年之事了。”
要宣这二人入见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张放的演说确切的说是答辩在继续。
“敢问富平侯当年如何到了万里之外的郅支城”这是丞相匡衡的问题。
“富平侯若曾参与西征,这是好事啊,为何隐瞒至今”这是右将军王商的疑问。
“张侯”
“敢问富平侯,当日令尊扶病,为何不尽快赶回,榻前奉汤药,以尽孝道”这是张谭犀利的质问。
张放一一回复,比较难回答的是张谭的质问,一个弄不好又会被他抓把柄。因此张放想了一想,才道:“有个事我一直没对任何人说起,那会有匈奴人袭击我所在的邑聚,他们抢走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比如世子印信,还有祖传玉玦这些东西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有多重要,不夺回来,我无颜回长安,更无颜见父母。再之后,则是因受了伤,卧病都护府,冰雪阻道等等因素”
张放并不完全说谎,他的世子印信的确丢失了,而那玉玦的重要性,在座的都是与富平侯世代交往,对此非常清楚。张放丢失这两样东西,千里追讨,亦在情理之中。
张放最后戚然道:“放幼承家训,以卫、霍之事为铭,心切功业,随甘、陈远征,心系国事而忘家,确确愧对考妣,恨不能结庐守制三载,以全忠孝”
张谭说不出话了,没错,张放似乎孝道有亏,但他不是在外面玩来着,他是为国征战去了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怎么指责
现在只要证实张放曾参与西征,他就是无可质疑的了,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事多半是真的,没有谁敢扯这样的弥天大谎。接下来就回到事件的原点那所谓的残破郅支城,能不能封
如果此城是在汉朝境内,都不用多说半句废话,百分百不会封。但在万里之外的西级绝域,情况就不一样了。那原本就不是汉朝的地盘,汉家天子的命令,辐射不到那个地方。如果封给富平侯,他会以一己之力,努力经营。做成了,汉朝得益;弄砸了,只是个人损失。可以说不管好坏,都不会影响到朝廷。那么,有坏处么
五府诸公商讨了半天,没想出对朝廷有什么坏处那么,答案显而易见。
刘骜拿到五府统一意见后,满意开腔:“张卿。”
“在。”
“诸卿公议,那个郅支城,就封给你了。金册印信,择日颁发。”
“谢陛下。”
“你要记住,你的这个封国,与众不同,我朝不会承认这是汉境领土。无论得与失,荣与辱,与我朝无关,明白么”
尽管张放以郅支城控扼四国,影响西域的战略很有吸引力,但那地方实在太遥远,远到汉朝君臣们毫无信心。他们更担心这么个四战之地,未来所带来的麻烦恐怕比所得的利益更多。所以想出个折中法子,让富平侯以个人名义接管此城,不纳入汉朝领土,这样可以通过富平侯来掌控此要地。一旦情况不妙,可以壁虎断尾,反正国家没损失。
“明白”张放表面失望,心底偷着乐,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郅支城终于名正言顺搞到手,张放心怀大畅。尽管郅支城并不象他所说的“残破”,甚至可能已重新焕发了生机,但一日朝廷不承认,他一日无法正式经营。经营郅支城,建立以汉人为主体的城邦,他需要人口、物资、粮食、开放的通道,西域都护府的支持等等,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朝廷的认可之上。想完全瞒过朝廷,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无必要。
折腾半天,讨论“无关”问题,丞相匡衡有些不耐烦了:“好了,富平侯,郅支城已封给你了。现在你且说说,这与河东灾情善后有何关联”
张放灿然一笑:“诸君不是犯愁灾民太多,难以安置么我的摘星城可以接收。”
第二百五十九章移民新策
按照五府合议的方略,河东灾民大部分需要迁徙,而迁徙这个工作,古往今来,都是最令统治者挠头的。这其中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所有的开支、损耗,对国家的影响,不啻于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尤其是接收地的问题特别突出,哪个郡县都不想自己治下突然涌来一批灾民,不光要提供饮食、居住、还有治安、卫生等等。最伤脑筋的是,灾民生存需要土地,而所有的土地几乎都是有主的,你到哪去弄土地
而张放的提议,就解决了这根本性的大问题。
张放提出的方略是,将由自己的西极封国摘星城接纳迁徙的灾民。具体方案是先在夏秋之际,将灾民迁往西域的乌垒城与交河壁,在那里等待冬季过去。在此期间,可以慢慢适应西域的气候与环境,渐渐融入。第二年开春,再前往摘星城。半年的时间,应该能够抵达。
西域都护府本就是大汉移民构成的军政基地,有着几十年迁徙、安置的丰富经验,以此为中转站,再合适不过。再一个,陈汤、甘延寿联合西域十五国,远征郅支,震惊西域。这才过去没几年,正是汉朝威名最盛、匈奴最萎靡之时,丝路通道,前所未有的安全,为大规模迁徙汉民,提供了可能。
至于沿途后勤保障,张放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大汉境内迁徙时,由沿途各郡县提供移民所需的一切物资。第二阶段,移民抵达西域都护府后,由都护府负责一切供应,并在随后移民西迁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