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不可能了?您都不试一下,怎知道不可能?”张妈不以为然地撇撇嘴:“那两个孩子还跟叶家素昧平生呢,老爷跟那叶青青好歹有一份香火情,跟那两个孩子比起来,自然是您跟叶家更亲近!
第157章白月光?馊饭粒!25
张妈的话把曹瑜儿心里那份不甘全都勾了出来,想叶青青原先对自己是多么殷勤,以前自己面对她时自矜身份,颇有几分倨傲,尽管如此,也没见那叶青青少奉承自己。
而这一切的改变就从爹爹去参加那什么革命党开始,自打那之后,叶青青就开始对自己疏离冷淡。
曹瑜儿对叶青青这份改变既不甘又愤恨,爹爹不回应她跟自己又有什么干系?那叶青青怎地能把对爹爹的不满全发泄到自己身上?整个人说变就变?
现在爹爹去了,娘又改嫁到了那样一户人家里,自己名不正言不顺地寄养在叶家,等叶青青选定了继承人,对自己必定会更冷淡,
而叶家的下仆又是一群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对自己早就心怀不满多时,到时候自己在叶家又该如何自处?难不成还能真的脱离了叶家去独自生活不成?
自己一无产业二无亲近的族人亲眷,脱离了叶家,又该何以为生?日子必定会过得狼狈不堪,既如此,还不如听张妈所言,讨好讨好那叶青青,让她领养自己算了。
张妈说得没错,虽说叶青青现在对自己冷淡,可跟这俩突然自沧州冒出来的孩子比,自家爹爹同那叶青青毕竟还有一份香火情,原先叶青青对自己也极亲近,自己好歹占了一份先机。
曹瑜儿想通了这利害关系,又下定了决心,不免开始为自家之前的行为懊恼不已,要不是她原先自持身份,端了些架子,想必早就跟那叶青青相处的极为亲近了,叶家的亿万家产说不得就要由自己来继承了,此时还会有那俩沧州孩子什么事儿?
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先没跟叶青青处好关系,现在免不了要矮下|身段去讨好讨好她了。
曹瑜儿打定了主意后决定要跟自家“青姨”好生亲近亲近,只是叶青青忙于工厂里的事务,干脆吃住在了工厂里,曹瑜儿左等她不回,右等她不到,眼见着叶老爷子同那俩孩子越来越亲近,曹瑜儿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越发地暴躁了。
王青青却全然不知曹瑜儿的打算,她现在麻烦缠身,颇有些自顾不暇。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也颇经历了一番波折,焦山先生半生心血叫别人给摘了桃子,一番政治较量之后,倒是朝廷遗臣原项城坐上了大总统的位子。
原项城倒是极有才能,政治手段一流,先是协助了革命党逼迫了皇帝退位,又挟革命功臣之势挤掉为革命奔走半生的焦山先生坐到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上,此人上位不久就把早已宣布独立的十几个省份统统都收归麾下,一时间国内的大一统局面令世人忍不住欢呼雀跃。
国内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平静期,就在这时,瑞谏先生找了过来,这位女先生一生致力与革命并女权事业,同丈夫一起追随焦山先生进行了“二次革命”“三次革命”,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
中国第一次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就是由这位先生倡导的,王青青在东洋采购机器时把当时旅日的革命进步党人见了个遍,当然也见过这位女先生。
“一别数年,叶少东越发光彩照人了。”瑞谏先生笑吟吟先夸赞了王青青。
在瑞谏先生看来,这大盛昌的女少东也是一位奇人,是先进女权思想的忠实拥趸。
想当初自己为了反抗裹脚,同父母做了多少斗争,爹娘怕自己解开裹脚布,强压住自己缠足之后都是拿针线把裹脚布给紧紧地缝住,自己为了解开那缝得死死的裹脚布,剪刀都买了几十把才争取来一双天足。
就是因为拥有一双大脚,自己家庭富裕到了婚嫁年龄却无人问津,要不是遇到了同为新思想进步份子的丈夫,怕是这辈子都难以嫁得出去,而这叶少东却也是一双天足大脚,这位小姐此刻怕是得有二十好几了,却还梳着少女发式没有成婚。
而且这位女少东还致力与男女平权,大盛昌十几家工厂里有一万余名女工,工厂里用女工不稀奇,不管是生产丝纱还是棉纱,纱厂用女工是普遍现象,奇就奇在大盛昌的管理层也有多名女性任职,这在国内却是极其罕见的。
在瑞谏先生看来,王青青的行为那就是进步得不能再进步,思想是先进得不能再先进了,因此她对王青青好感爆棚。
“先生也风采依然。”商业互吹来一波儿后王青青出言询问:“先生可是大忙人,怎得有空来我这里?”
“今日我来,是与叶少东有要事相商。”瑞谏先生笑吟吟在王青青的礼让下坐了下来。
“先生有事但讲无妨。”王青青亲自关闭了办公室的门,给瑞谏先生奉上了一杯茶。
“叶少东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不可埋没,虽然现如今是那原项城坐了大总统的位置,法制院院长宋先生还是为叶少东争取到了商务部副部长的职务。”瑞谏先生把手里的茶盏放到了旁边儿的案几上:“现在的问题就是,叶少东是去武昌履职,还是去北京履职。”
“当然,我个人是倾向于叶少东能去武昌履职。”瑞谏先生望着王青青极认真地道:“那原项城狼子野心,虽说他坐上了大总统的位置,但我对他却是极不信任的。”
王青青无语,思想进步的革命党人点起了推翻帝制推举共和的星星之火,这些人莫不是为此事奔走了半生,当时手握重兵的原项城不过是因势利导下逼迫了前朝皇帝退位,就由此得到了南方宣布独立的各省总督们的拥护,一举坐上了大总统的位置,也难怪革命党人心怀不满。
革命党人心怀不满自然全力挣扎,宋先生四处奔走,希望革命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获胜,焦山先生能出任大总统,他这种种举措肯定会刺痛原项城的神经,于是宋先生即将遇刺,二次革命必将爆发。
别说是目前这种一触即发的复杂局面,就是和平时期王青青也不会去履职,政治复杂又黑暗,王青青觉得不管是以原主还是自己的能力,都玩不转这个沉重的东西,因此她毫不犹豫就拒绝了。
“多谢宋院长和各位先生的抬爱。”王青青摇头:“叶某才能有限,管理一厂一号之经济还能勉力维持,一国经济之重担叶某委实担当不起。”
“叶少东过谦了。”瑞谏先生不在乎王青青的推辞之语:“叶少东与经济之道的造诣是我生平所见之最,治一国之经济与治一厂之经济并无不同,不过是规模大些而已,叶少东还是莫要推辞了,快快随我去武昌赴任才是正经。”
能管理好一家厂子就能管理好一国经济?商务部长是这么好当?王青青对这位瑞谏先生的话持强烈怀疑,她继续坚辞不受。
如此几番推拒,瑞谏先生再三劝说无果后也看出来王青青是真的无意官场,不免遗憾地告辞离去。
王青青送她出门的时候免不了要提醒一句:“原项城手握重兵,且于权柄极为看重,他必然希望能把这大总统之位长长久久地坐下去,诸位先生四处奔走必定会碍了他的眼,此人会作何反应实难以预料,还请各位先生注意安全,多多保重。”
“你有心了。”瑞谏先生握紧王青青的手摇了摇:“数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深入人心,许多人还对民主共和嗤之以鼻,此次革命的果实得来不易,我们想掌最大权柄发最大声音,把我党之先进思想传遍四万万国民之耳,此举必定与那原项城争利,他定然容不得我们。”
“为祛除百姓蒙昧,把先进思想遍传我华夏大地,此哪怕付出生命代价我们亦无悔。”瑞谏先生又握了握王青青的手:“保重!”
瑞谏先生头也不回地上了轮船,王青青呆呆地望着远去的轮船半晌没出声。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仁人志士的鲜血浇灌而来的。
瑞谏先生跟王青青的会面并不机密,况且津门一直是大总统的练兵之地,因此他对于津门的掌控还是很有力度的,得了消息的大总统极快地派人来与王青青“会面”。
“会面”的结果并不愉快,大总统派来的官员连威胁带恐吓,要王青青“在商言商”专注与织布就好,莫要多手多脚插足与政界。
随着比洋布价位更低质量更好的“爱国布”销遍全国,王青青这位致力于抵制洋布的民族资本家也在国内声名鹊起,不管是民间商圈还是文化界,她都声誉极隆,在这种情况下,哪怕大总统对她不满,却也不好在明面上对她过多苛责。
虽说大总统派来的官员训诫了王青青一顿之后就没了下文,但是王青青很敏锐地察觉大总统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当初和王青青一起摸爬滚打在津门行营训练场里练习的大盛昌保安队,在英国教官的训练下,在同小偷小摸并流氓地痞的争斗中也日渐成熟起来,很是能担得起大盛昌的安保工作了。
机警的保安队长向王青青汇报,厂外有几拨儿不明人士蹲守窥探,王青青无奈至极,这是大总统不放心她,怕她被武昌那边儿拉拢过去用以监视她的人手吧?
“只要他们不动,咱们该干嘛干嘛,别搭理他们,就当不知道。”王青青安顿了一番保安队长后就越发地深居简出了。
出去干啥?她下馆子吃个饭都有两三拨尾巴跟着,万一大总统再想不开,也给她一枪可怎么办?
第158章白月光?馊饭粒!26[
大总统派来的人天天蹲守在厂房外,王青青不愿多生事端给大盛昌或者叶家带来什么麻烦,因此极“听话”地专注于织布,日日都宿在厂房里,等闲不出大盛昌一步。
不是王青青胆小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位大总统就是这样的人,对于这位手握重兵且还有些独|裁作风的大总统来说,一声令下铲除一两个看不顺眼的人,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憋在厂房里的王青青也没有空闲着,她处理完工作后整日就泡在研发车间,在她提供的思路下,负责研发的师傅们织出了法兰绒。
法兰绒并不是新东西,现如今的市面上,法兰绒一直有售,全进口自西洋,法兰绒跟洋人往国内倾销的低价纯棉洋布不同,这是一种价格极贵的料子,这种布料洋人都是用粗梳的细毛纱织出来的,细毛纱是品质极好的羊绒纺制,手感柔软平整,绒面细腻丰满,面料厚实,保暖性好,是制作秋冬外衣的上佳选择。
既然是贵价料子,那自然就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享受得到的,除了高官显贵和那些家里有生意产业的殷实富户外,一般靠薪水吃饭的小官和职员们想要制作一套法兰绒的衣物还得好好斟酌斟酌。
大盛昌现在采用割绒法处理粗梳棉纱,织出来的纯棉法兰绒在手感和穿着舒适度上比之毛织法兰绒毫不逊色,但是价钱却比之进口毛织法兰绒便宜了不止一筹。
这款低价棉织法兰绒面世后,立刻引发了一阵销售热潮,原先连法兰绒衣物都舍不得做一件的主妇们,居然舍得花钱扯布回家做被子床单。
用法兰绒做一床被子床单,毛茸茸的料子又轻又暖触手生温,在寒冷的冬日里劳累了一天后掀开被子钻进去,又软又暖一点儿都不凉,舒服的让人想大声叹息。
法兰绒火了,大盛昌又在报纸上出了一回风头。
这时节中华民国刚刚成立,革命党们声势极大,他们努力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文明”等目标很得人心,面对汹汹民意,大总统都不敢掠其锋芒,也出言支持民主,一时间国内民主气氛浓厚,数百个社团数十个党派群起纷立。
党派首脑们为了让民众知晓他们的主张聆听他们的声音,除了举办各种活动外就是刊行报纸,只津门一地的报纸就多达三十余种,京城海城的报纸更是有四五十种之多。
无一例外,这些报纸都对大盛昌并大盛昌的新产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虽说华夏大地上成立了新的政权,可这新政权的成立并没有改变国家长久以来的积弱,列强照样环伺,租界依然林立,国民自信心严重不足。
孜孜不倦研发新产品的大盛昌,以及大盛昌超越洋布一筹的纺织技术,能极大地提振群众精神,提高国民自信心,因此不管是哪个党派,都不吝于在报纸上夸赞大盛昌
大盛昌一时间风头无两,连带着负责大盛昌棉纺厂的少东家叶青青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妥妥儿的爱国资本家。
鉴于叶青青女子的身份,再加上大盛昌管理层中为数不少的女性职员,大盛昌更得女权主义者偏爱。
瑞谏先生更是在她创办的《妇女之声》旬刊上把大盛昌的少东家叶青青夸了又夸,号召全社会的女性向叶青青学习,争取从家庭里面走出来,在社会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一时间,叶青青成了全国进步女青年的偶像。
面对这些人的极力吹捧,王青青只能韬光养晦,她越发缩在大盛昌不出去了,因此叶家老宅子的风起云涌,她竟然一点儿都不知情。
伴随着这阵言论自由热潮兴起的,还有各个民族企业,大总统领导的北洋政府对国家面临的困局心知肚明,因此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法令,人们建设祖国的热情被激发,各个实业团体纷纷成立,民办厂矿企业猛增。
也有那一心要涉足棉纺业的,上门来请求王青青的技术支援。
大盛昌独立研发的布料不织,只织市面上流转的普通布料,技术支援无非就是要王青青同意他们使用大盛昌改造的新型织布机而已。
上门好好商量的人,王青青极大方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还热心地派自家的老师傅去协助他们改造织布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