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447(2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327 字 2023-09-26

gu903();当年口口声声说尉迟迥、宇文亮、王谦是乱党,要协助辅政丞相杨坚,铲除叛逆扶助大周,结果杨坚要篡位,你们这些大周忠臣却来个上表劝进。

朝廷肱骨,成了最大反贼之一,说来说去就是为了家族利益。

为了家族,错了么

不算错,但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愿赌服输。

于翼及其几个兄弟已经病故,而李穆也已经病故,但不代表着两家此时可以避免清算,杨坚以隋代周,宇文家被杀得血流成河,所以作为最大帮凶的于家和李家必须付出代价。

血债血偿

杞国公宇文亮、世子宇文明,作为仅存不多的周国宗室,血亲复仇不需要请示朝廷,此时长安城内李家和于家的男丁,无论老幼均已弃市。

唯独李穆那个已经被逐出家门的儿子,沦为平民艰苦度日的李荣,没有被株连,当然最后是否需要惩处,得看朝廷的决定。

而长安城里的杨氏一族,自然在劫难逃,杨坚夫妇身亡,太子杨勇战殁,其幼子杨俨“受惊吓”而死,杨坚幼子汉王杨谅被俘,自然躲不过那一刀。

杨隋宗室死的可不光这些人,周军攻打长安当晚,宗室率领禁军在城中弹压起事的内应,后来又和周军激战,带兵的宗室最后俱已战死。

其中包括杨坚族父右领军将军杨处纲,堂弟河间王杨弘,族子广平王杨雄。

周军入城后攻打皇宫,又有统领禁军的宗室战死:杨坚族弟车骑将军杨子崇,河间王杨弘之子杨庆。

长安城里如今还活着的杨氏,就是杨瓒父子,及其侄子杨智积,他们勉强有活着的理由,但最后的命运要等朝廷来决定。

这已不是宇文明考虑的问题,杀了如此多的人,胸中憋了六年的愤懑之气已经出了大半,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守住长安的问题。

长安人口众多,每日耗粮不知凡几,虽然有粮仓,但这般耗下去不是办法。

而众多的官员及家眷又住在城里,加上起府邸仆人甚至部曲,这些人目前看起来很老实,但心里怎么想还说不一定,是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但总不能杀光,而控制长安的周军算是孤军生入,只是靠着蓝田和武关道保持联系,一旦城外隋军行动坚决起来,长安化作孤城,再想退可就退不了了。

事情很微妙,算算日子,隋国的宗室藩王也差不多有人该赶到长安,城外的隋军再怎么观望,此时也得行动起来,双方交战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之后局势的走向。

周军胜,隋军军心大约就散了,墙头草们也该拿定主意“反正”;隋军败,那长安是守不住的,城内周军能不能退入武关道还是个问题,周隋两国的大战还得持续下去。

长安,能守得住吗

第一百零五章决心

蒲津,黄河上拉起三条浮桥,大队人马经浮桥浩浩荡荡的渡河西进,他们是隋国并州总管府的军队,除了披坚执锐外,人人穿着白色罩袍。

并州总管、晋王杨广身着缟素,骑着白马站在黄河西岸浮桥头,看着面前大军眼中满是坚毅之色,他要带着这支军队回师长安报仇。

隋国建立后,有鉴于周国当年削弱宗室太过,杨坚让宗室执掌兵权,又封了自己几个儿子为王出镇各地,也真是如此才避免了被一网打尽。

“殿下,秦王已经派来军队,听从殿下调遣。”

“秦王还说了些什么”

“唯有报仇二字。”

听得并州总管长史虞庆则如此说,杨广脑海里浮现出弟弟杨俊的样貌,原先的担忧消散,随之而来的是无穷无尽的哀伤。

他们的父母和兄长死了,仇人还在长安,作为儿子、弟弟,此仇不报又有何颜面苟活人世间。

一个多月前,周军攻破武关道,在内应策动下攻入长安,太子杨勇、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罹难,消息传来举国震动。

大部分的宗室都陷在长安,只有出镇在外的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逃过一劫,噩耗传到晋阳时,杨广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父母和兄长死了这一定是周国细作造谣

不信归不信,各方消息相继传来,印证了长安失陷的事实,所以摆在杨广面前的选择很残酷:是留在晋阳,还是立刻赶回长安

隋国并州总管府在太行山西侧,如今并州隋军正在和太行山东麓的周军争夺太行八陉,同时防范北面大草原上的突厥,杨广要回长安势必要带走一部分军队,这样会有隐患。

若并州有失,关中的东北屏障瞬间消失,防线直接退到黄河,那么防御压力也会增加不少。

可若是不回长安,一切都完了。

于公,周军拿下长安,不赶紧打退的话,隋国人心会乱,然后就是全面崩盘;于私,不赶回去的话,那御座可就轮不到自己了。

盘踞长安的周军势单力孤,周边官军论实力肯定不差,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收复长安,一来是将领们在观望,二来是等着有人“做主”。

还有谁能做主正常来说也只有杨广和他两个弟弟了。

太子杨勇身亡,身为嫡次子的杨广,按理来说应该名正言顺的即位,但如果他的弟弟先到了长安外,整合了各部官军收复长安,其势若成那么御座就轮不到他去坐了。

更别说要是有哪个将领成功号令了这些隋军,收复长安驱逐周军,凭着手中兵权和声望,杨广三兄弟怕是只能当傀儡。

权衡利弊,并州再重要也没有长安重要,杨广收到消息后本欲立刻向长安出发,但是调动军队花了一些时间。

若是不带兵就赶回去,面对那些不知在想什么的将领说话都不敢大声,要是被人捆了献给周军,那才叫做冤枉,更别说万一秦王不顾兄弟情义的话

晋王杨广坐镇并州晋阳,秦王杨俊坐镇洛州洛阳,若按距离来说,杨俊回长安的路程更短,可是他不能走开,洛州一旦出意外陷落,丢了洛阳倒是其次,连带着豫州的隋军就完蛋了。

能打的军队没了,即便稳住局势,可潼关和蒲坂没有充足的军队还能怎么守

周国当年没有河东、洛州,是靠着潼关和蒲坂顶住齐国的攻势,靠的是能打仗的军队,况且那时候尚且有山南荆襄,武关在手中。

要是洛州丢了,周军直逼潼关和蒲坂,武关那边又是漏勺,周国大军压境之下关中哪里守得住,要是守不住关中,退到益州迟早要完。

想到这里,杨广不由得松了口气,收到长安出事的消息之后,没过多久三弟秦王杨俊来信让他整顿兵马,赶回长安报仇,杨俊识大体顾大局,坐镇洛阳没有动。

现在又派兵助阵,虽然人数少了些,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兄弟同心,杨俊默认唯杨广马首是瞻。

洛州局面稳住,杨广觉就能专心关注长安,他觉得自己如果做得好,能把这股周军的退路截断的话

孤定要将尔等扒皮拆骨

杨广虽然没亲自领兵作战,但随行的并州总管长史虞庆则经验丰富,有他在

gu903();